viva
  • 主页
  • 开发
    • IDE环境
      • Vim
      • VSCode
        • code-server
        • theia
    • Golang手册
    • Ansible
    • SaltStack
      • salt-api
    • Python
      • Q&A
      • Hello,world!
      • 类型
        • 数字
        • 字符串
        • 列表
        • 元组
        • 集合
        • 字典
      • 语法
        • 流程控制
        • 循环
      • 工具
        • pip
        • pyenv
        • selenium
      • 示例
    • Shell
    • Vue
      • ant-design
      • vue-material
    • Java
  • 随笔
    • WSL2
    • Git
    • Markdown
      • mermaid
    • Linux
      • 时钟同步
      • 账号
      • 文件
      • SSH
      • systemd
      • TLS加密
        • Openssl
      • 存储
        • rsync
        • NFS
      • 路由
      • 日志采集
        • Journalctl
        • Fluentd
          • 根据字段匹配对日志进行结构化
        • Logstash
    • 虚拟化
      • Hyper-V
      • PXE
    • 命令行工具
      • zsh
    • Nexus3
    • 堡垒机
      • JumpServer
    • 测试工具
      • ioping
      • apache bench
      • dd
      • postman
    • 开源项目管理
      • Github
    • 软件包管理
    • 网络镜像源
    • 网关
      • Nginx
  • 存储
    • Ceph
      • 安装
      • 故障处理
    • Etcd
    • Mysql
  • 网络
    • Overlay网络
    • IPVS
    • 网络工具
      • tshark
      • tcpdump
    • 防火墙
      • nftables
      • firewalld
      • iptables
    • 域名解析
      • dig
      • nslookup
      • dnsmasq
    • 代理
      • Clash
      • Redsocks
      • Redsocks2
      • COW
      • Proxfier
  • 云原生
    • 容器
      • Docker
        • Dockerfile
        • docker-compose
      • Podman
      • 原理
        • Chroot
        • Namespace
        • Cgroup
    • 镜像仓库
      • Harbor
    • Kubernetes
      • 部署
        • Kind
        • Minikube
        • kubespray
      • CNI
        • Flannel
        • OVS
        • Calico
      • Operator
        • OperatorSDK
      • StorageClass
      • Q&A
    • Openshift
      • 集群部署
      • 快速使用
    • Prometheus
      • prometheus-operator
      • kube-prometheus
      • Thanos
        • 组件
          • Bucket
          • Check
          • Compact
          • Querier
          • Receiver
          • Ruler
          • Sidecar
          • Store
        • 参考资料
      • Cortex
        • 组件
          • Alertmanager
          • Config
          • Distributor
          • Ingester
          • Querier
          • Query Frontend
          • Ruler
        • 参考资料
      • Thanos与Cortex方案对比
      • 参考资料
      • Q&A
    • Skywalking
    • Rook
    • Helm
    • Istio
    • 应用部署
      • Nexus
      • RabbitMQ
    • 参考资料
  • DevOps
    • 开源DevOps平台
    • CICD
      • Jenkins
    • 参考资料
  • 机器学习
    • Kubeflow
      • 示例
由 GitBook 提供支持
在本页
  • 工作流程
  • 网络初始化
  • 容器跨节点通讯
  1. 云原生
  2. Kubernetes
  3. CNI

Flannel

上一页CNI下一页OVS

最后更新于5年前

flannel通过建立overlay网络实现了容器的跨节点通讯,请求包由flanneld进行vxlan封包发送和解包。网络传输方式如下图所示:

原图

工作流程

网络初始化

  1. 在etcd中为flannel分配pod地址段(如:172.17.0.0/16);

  2. 为flanneld配置etcd的访问地址,启动flanneld服务;

  3. flanneld获取到当前节点对应的pod子地址段(如:172.17.10.0/24),将该子地址段设置到docker服务的启动参数中并启动docker服务;

  4. docker以设定的容器网段初始化docker0网桥;

  5. flanneld创建flannel0网桥,一端接到docker0网桥上,另一端接到flanneld进程上;

  6. 在pod创建时docker为其分配一个节点子网段的地址,并且以flannel0网桥的地址作为默认路由;

  7. flanneld从etcd同步每个pod的地址信息在内存中生成路由表。

容器跨节点通讯

  1. pod依据默认路由将请求包从veth通过docker0网桥发送到对端的flannel0网桥上;

  2. 发送到flannel0网桥上的请求会由用户态的flanneld进程抓取并进行vxlan封包;

  3. flanneld根据内存中的路由表获取到目的pod所在的节点地址,将请求包发送到目的节点上;

  4. 目的节点的flanneld从物理接口上获取到请求包后进行解包,获得pod的目标地址并发送到对应的pod上。

链接